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 您所在位置:首页/社会实践/知识讲座/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措施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基础和保障,是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农业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它不但符合WTO绿箱政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走向繁荣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协调组织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进程。具体来讲,一是制定本地区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实施方案。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对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以利实施。二是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农业系统各部门重点抓好农业标准的制定、宣传和实施,依法加强优质农产品认定和农业投入品的登记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搞好农业标准化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规划和综合协调,做好农业地方标准立项、组织制定、批准发布、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立项协调和综合管理,加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督。工商部门重点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农产品市场管理及交易行为的规范。财政、金融部门要积极扶持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科技部门要围绕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教育部门要着眼长远,开展农业标准化和农业质量管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的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在全省上下创造一个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良好环境。

  2、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

  推行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做保障。同时,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也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激励与保护。但由于农业标准化工作刚刚在全社会全面推行,相应的政策法规还不配套,必须尽快建立完善。一方面,在认真执行现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同时,补充配套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抓紧列出计划,加快制定速度,尽快建立起一整套法律法规,使农业标准化和农业质量监督管理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另一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特别要采取一些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和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3、加强培训,做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尤其是农业标准的推广普及工作。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体是广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和质量管理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操作技能。一是要首先做好农业系统管理人员、质量监督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全面普及质量管理知识、标准化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有效指导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把农业标准化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要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渠道,结合农民“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民技术职称试点等活动,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标准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通过明白纸、技术手册等方式把农业标准细化成简便可行的操作技术规程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看的懂、用的上。三是各级各类农业科研单位、院校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研究与教育工作,丰富农业标准化系统管理知识,开设农业质量标准管理课程,培养更多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人才。

  4、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

  推行农业标准化必须有物质投入作保证,尤其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关系推行农业标准化全局的公益性、基础性建设(如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农产品监督抽查和市场准入管理等)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落实到位。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今后各级凡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都应该围绕推进农业标准化,合理安排使用。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高质量意识,多渠道增加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

  5、做好农业标准化社会服务工作。

  (1)信息服务

  要尽快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金农工程”建设为重点,利用各种信息发布窗口及时向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发布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把农业标准、农业质量检测结果和农产品供求状况、价格行情等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2)科技服务

  重点是加强技术创新和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组织科研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快科研推广。针对制约农产品质量提高的重大技术难题,联合攻关。一是农作物、畜禽等抗病新品种的研究;二是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渔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三是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四是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3)技术推广服务

  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做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积极培育集科研、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民营科技组织从事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加速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要把农业科研成果及时组装配套,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农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要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贮藏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包装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标准化的实施。逐步建立高效率转化科技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其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实用技术。
  
  (4)市场服务。要搞好以销售优质安全农产品和供应优质农业投入品为主的产前、产后服务。对按标准生产所需的投入品实行专供专卖,确保质量。加强优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发挥市场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调节作用,促进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6、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践证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经营,难以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低,生产者、经营者接受信息、把握信息的能力差,生产方式参差不齐,标准和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基地管理的标准化。